大力弘揚雷鋒精神 廈門理工學院“三代”師生接力捐獻造血干細胞
來源:人民網
近日,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廈門理工學院“00后”大學生陳佳燦成功捐獻324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浮液,成為廈門市第128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這簡直太神圣了,能夠挽救一個生命,作為黨員的我義不容辭。” 在第一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醫生將兩個連接著血細胞分離器的針管分別插入陳佳燦的左右胳膊。鮮紅的血液從他的一側胳膊中緩緩抽出,經過機器的分離,完成造血干細胞的采集,通過另一側胳膊的針管回輸到體內,經過6個多小時的采集,陳佳燦成功捐獻了324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浮液,這些將被送向遠方的“生命種子”,寄托著深沉的愛與重獲生機的希望。

廈門理工學院“00后”大學生陳佳燦成功捐獻324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浮液。廈門理工學院供圖
陳佳燦2020年加入中華骨髓庫。當時,廈門市紅十字會到廈門理工學院開展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入庫宣傳采集活動,陳佳燦作為學院團委的實踐部干部,負責組織這場活動。在與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對接和交流中,他對捐獻造血干細胞有了深入了解。活動當天,他早早來到現場,把一切安排妥當后,擼起袖子第一個帶頭加入了中華骨髓庫。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展現黨員的擔當作為,履行我加入中華骨髓庫時做出的捐獻承諾。”2022年8月31日,正在泉州老家備考研究生的陳佳燦接到廈門市紅十字會的微信,工作人員告知他與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詢問他是否愿意捐獻造血干細胞,他毫不遲疑地答應捐獻。起初,得知兒子要捐獻造血干細胞,陳佳燦的父母很擔心,“我從廈門市紅十字會、中華骨髓庫的公眾號上找了些科普文章,擺事實講道理,父母漸漸就明白捐獻造干并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還可以救人一命。”陳佳燦說。
為了讓自己以最好的身體狀態迎接捐贈,陳佳燦提前數月開始準備,加強鍛煉、調整飲食、避免過度勞累,自己查閱了很多捐贈造血干細胞時的注意事項。2023年2月17日,他前往第一醫院進行為期5天(前4天注射動員劑)的造血干細胞捐獻。當天捐獻結束,324毫升的造干細胞連同《我與地壇》一書,經由中華骨髓庫工作人員送往受捐者手中,書籍是陳佳燦送給對方的禮物,在書的扉頁,陳佳燦特意寫上《憶秦娥·婁山關》一詞,“希望他擁有面對失利和困難從容不迫的氣度,生活的希望就在眼前!”陳佳燦說。
“您無私的捐助挽救了一個不幸的家庭,是您的義舉令我得到延續新生命的種子,片言只語不足以表達我此刻無比感激的心情。謝謝您!”就在前不久,陳佳燦收到了受捐者給他寫的感謝信。正所謂善心有善報,成功捐獻當日,他高興地跟大家分享好消息: “今天也是我的幸運日,不僅順利通過了英語六級考試,研究生考試初試成績也出來了,進復試應該沒問題。”
熱血暖三冬,助人情意濃。廈門理工學院校方表示,將引導師生繼續大力弘揚雷鋒精神,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實際行動為建設新時代文明和諧社會貢獻力量!(唐紅波 曾妙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