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生育率,多地將試管嬰兒費用納入生育險報銷,可行嗎
今天我們主要來聊聊醫保的新政策,我國現在在生育政策上是徹底放開了,但是放開三胎之后效果也不大,除了生育成本太高等問題之外,生育能力低下的問題也不能忽視,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已婚夫婦不孕不育率已經到18%左右了,很多夫妻不是不想生孩子,而是生不出孩子,做試管也是需要條件的,除了夫妻雙方身體條件允許之外,還需要大量的金錢投入,因為試管嬰兒很難一次性成功,運氣不好的話可能需要四五次甚至更多。
目前為止,我國有536家醫療機構有這個技術能做試管嬰兒,其實試管嬰兒是體外受精的一種方式,據統計每年通過各種輔助生育手段出生的嬰兒多達30萬,但是有些家庭面對高昂的費用就退縮了,做一次試管價格究竟有多貴?這個費用在不同地區不同醫療機構也會不同,一次人工受精的費用就要8000元左右,檢查、胚胎培養、冷凍、移植等全套流程下來也要5萬塊左右,上面我們也說到了,這種手術失敗率是很高的,有大概50%的成功幾率,一旦決定做,就要做好多次手術的心理準備,當然手術費用也得準備好。
在今年的兩會上,也有人大代表提出了將試管嬰兒醫保報銷范圍,其實早在2020年就有人向國家醫保局提出了這個問題,當時國家醫保局給出的答復是我國還不具備將輔助生育技術納入醫保報銷的條件,畢竟我國社會經濟能力是有限的,在醫療保障這方面的統籌水平也比較低。但是到了2021年,國家醫保局將一些生育輔助技術中用到的藥品納入了醫保報銷范圍,還對各地發出了信號,可以逐步將一些技術成熟的、醫保可以承擔的輔助生育技術納入醫保報銷范圍,這就說明醫保報銷試管嬰兒等技術的費用遲早會實現的,最起碼我國現在已經向這個方向發展了。
到今年,浙江省醫療保障局發布了一則針對優生優育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到了要將試管嬰兒、人工授精等輔助生育技術醫療費用在適當時候納入生育險的報銷范圍。相關專家在接受采訪時也對這一政策表示支持,認為該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育率,能讓更多想要擁有自己小寶寶的人如愿以償。很多地區也在積極響應,比如山東省、四川省、湖南省等等。
雖然具體落地實施的時間不明,但最起碼我們知道遲早會實施的,等真的實施之后,真的能提高生育率嗎?其實也沒那么絕對,相關專家也說到了,現階段生育率的下降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大家不想生,而不是想生生不出來這類人群相對來說占比還是比較小的,想知道究竟能不能提高生育率還是要看實施時,具體的報銷額度等情況,但是我國實施這樣的政策,更多的是為了體現出社會對人生育的關懷,而不是完全為了提高生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