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去寒氣民間偏方及方法,趕緊收藏
產婦在坐月子期間有許多事項都需要特別注意一下,尤其是不要讓身體受涼,不然很容易落下月子病,現在有許多女性都不注意這些,總是覺得自己現在的身體比較好,但是時間長了以后,等年紀大了有很多疾病便會隨之而來,很多產婦不知道坐月子受涼如何去寒,下面本文整理了有關去寒偏方和小妙招,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月子去寒氣民間偏方介紹
月子病屬于疑難雜癥,使用傳統中醫療法,可能效果并不明顯,但月子去寒氣民間小偏方可能確實有大用處,那么流傳下來的方子有仙茅湯、夫子干姜湯、姜附燒狗肉等,坐月子的女性可以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具體內容如下:
仙茅湯制作過程
1、仙茅湯
用料仙茅、淫羊藿各10g,上藥加適量水進行煎熬,然后去渣取汁,每日服用一劑,分2次服用,仙茅湯具有補腎溫陽的功效,適合產后陽虛、腰酸腿痛、疲乏無力、頭暈耳鳴等癥狀的女性患者;
2、夫子干姜湯
用料附子、干姜各6-10g,上藥加適量水進行煎熬,然后去渣取汁,每日服用一劑,分2次服用,具有溫補脾腎的功效,適用于產后脾腎陽虛,畏寒怕冷、腰腿酸痛等癥狀的女性;
3、姜附燒狗肉
用料熟附片30g、生姜150g、狗肉1000g、蔥花適量,將狗肉洗凈,切成小塊,生姜煨熟,再將熟附片放入砂鍋中,先煎熬2小時,撈出熟附片,放入狗肉、干姜、蔥、加入適量水燉煮,直到狗肉熟爛為止,可以分多餐食用,一次不宜過量,具有溫陽散寒的功效,適用于產后陽虛所致的畏寒四肢冰涼等癥狀。
產后由于產時氣血耗傷,孕婦容易感受寒氣,這些寒氣可以通過針灸治療、中藥治療或者食療而改善。針灸治療主要以灸法為主,通過艾灸可以去除人體寒氣,中藥治療主要以口服湯劑為主,可以服用溫陽散寒的藥物,如肉桂、桑寄生、杜仲、懷牛膝、防風、獨活等,既可以溫陽散寒、疏通經絡,又可以促進產后惡露的排出。此外若在寒冬月里,還可以選用食物進補,如當歸生姜羊肉湯,既驅寒又可以補益氣血,改善月子中的諸多癥狀。
坐月子去寒氣的方法
女性在坐月子期間,如果不注意著涼后,身體內可能會有寒氣,不利于產后身體的恢復,甚至可能留下月子病,下面介紹4種在民間流傳的女性坐月子去寒的方法,具體內容如下:
1、喝熱湯
如果在坐月子期間由于某些原因而引發寒氣,那么在飲食上就可以燒一些熱湯來喝,如果感覺到比較麻煩,我們也可以用姜和紅糖水在一起進行熬煮,這樣喝完之后你就會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暖洋洋的,過一會之后身體就會排出一些汗液,多喝幾次之后,寒氣便會全部排出;
產婦睡前泡腳可能去除體內寒氣
2、睡前泡腳
每天晚上睡覺之前一定要用熱水泡腳,然后再吃一些調理身體的食物,一些刺激性較大的食物一定要盡量少吃,多吃一些新鮮有營養的食物。由于現在還在月子期間,飲食一定要注意清淡一些,但是要注意飲食均衡,只要每天睡覺之前都泡一下腳,那么體內寒氣很快就可以去除;
3、注意保暖
由于生完孩子之后會比較容易流汗,這個時候要避免被風吹到,在家里不宜吹空調與風扇,但是需要保持室內通風,如果感覺到特別熱,也可以自然降溫,如果你特別想洗澡,那么就需要用熱水來洗一下,洗完之后一定要及時穿好衣服,千萬不能讓風吹到;
4、艾灸
坐月子的朋友也可以使用艾灸來驅寒,它的驅寒效果還是比較好的,每天都需要用艾灸熏幾次,熏完之后一定要捂好,千萬不要被風吹到了。
注:生完孩子后,女性在坐月子期間由于身體虛弱,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容易著涼和受寒,身體也容易出現氣血不足的情況,需要及時補充營養,除了多喝姜汁紅糖水補氣養血以外,出月子的女性可以找中醫,在中醫的指導下服用一些中藥來調理身體,對月子體寒的女性很有幫助。
月子去背部寒氣小妙招
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如果出現腰酸背痛,那么可能是背部有寒氣進入所致,在生活中去背部寒氣的小妙招主要有調整飲食、熱水泡澡、針灸、刮痧、拔火罐、適量增加運動等,在飲食上可以適量食用生姜,因為姜味辛、性熱,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有助于祛除背部寒氣,而泡熱水澡能夠舒緩身心,使機體溫暖從而消除背部寒氣,是驅寒養生的好方法,但每次泡澡時間不宜過長,只要后背有溫暖感覺即可。
針灸是月子去寒氣妙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