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試管嬰兒聽到的這些術語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很多剛開始接觸試管嬰兒助孕的姐妹們,心中都會有點忐忑、緊張,因為醫生經常滿口專業術語,準媽媽們聽得一頭霧水。于是,很多好學的姐妹們開始百度,查詢各類文章,交流尋求各類幫助。至于試管過程中怎么做,當然得聽醫生的。今天,寶貝孕給大家科普一下,醫生們口中說的那些試管嬰兒的專業術語都是什么意思?

一、AMH / FSH
這兩個也是非常常見的試管名詞,這也是做試管前必須要檢查的兩項指標。AMH被稱為卵巢年齡的“監測器”,一個也是卵泡發育的重要激素之一。
AMH,全稱抗苗勒氏管激素,由卵巢中的初級卵泡和小竇卵泡分泌,可以評估卵巢中的卵子儲備。并且AMH不像血清FSH一樣,隨月經周期而發生變化,隨時可以檢測。卵巢儲備下降的一系列事件中,AMH的改變是最早的,因此也叫卵巢年齡的“監測器”。
促卵泡生成素或稱卵泡刺激素(FSH)是卵泡發育必不可缺的激素,它的生理作用是直接促進卵巢內竇前卵泡及竇狀卵泡生長。
在月經第3天測量血液中卵泡刺激素(FSH)的濃度,可用來預測受孕能力。如果FSH高于15mIU/mL,則代表著生育能力較差,如果高于40mIU/mL,在臨床上代表著卵巢功能衰竭。
二、進周
進周是指夫婦雙方經過前期身體檢查和各項篩查準備之后,準備試管嬰兒周期的第一步,算是正式踏上試管行列的征程了。
準備進入試管嬰兒周期,夫婦雙方應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保證充足的睡眠等;拒絕接觸各類有毒有害物質,戒煙戒酒。
三、降調
乍一看這個詞,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和音樂有關。但是在試管嬰兒領域,這是“降調節“的代名詞。降調是指通過人工藥物來干預生殖內分泌的垂體功能,其目的是為了讓所有卵泡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等待指令槍(Gn啟動)一聲令下,一起齊頭并進的奔跑(發育),以爭取同一時間有更多的成熟卵泡。
四、促排
這個詞,其實比剛才說到的降調節好懂,促排就是試管嬰兒控制性超促排卵的簡稱啦。為了保證試管嬰兒成功率,在試管嬰兒期間就需要用藥進行促排卵,促使多個卵子同時成熟從而獲得多個胚胎,增加試管嬰兒的成功率。在試管嬰兒期間就需要用藥進行促排卵,促使多個卵子同時成熟獲得多個胚胎。
試管嬰兒的促排卵是個非常基礎和重要的過程,有很多的促排卵方案也有很多不同的促排藥物,比如口服的克羅米芬、打針的果納芬、普利康等。醫生會根據不同的人選擇不同的方案和用藥。

五、夜針
夜針也稱破卵針,之所以被稱做“夜針”是因為打針的時間一般都是在晚上。在試管嬰兒治療過程中,卵泡長到一定階段,我們需要一個特殊藥物促進卵母細胞最終成熟,這是試管嬰兒促排卵中最后和最關鍵的一步。注射夜針最常用藥物主要有HCG,0.1mg達菲林、0.1mg達必佳。一般在注射夜針后34-36小時左右,進行取卵手術。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卵泡大小、雌激素水平等因素來決定夜針注射日期,根據取卵時間安排來精確計算夜針的注射時間。夜針注射時間很重要,甚至精確到幾點幾分。如果注射時間過早或過晚,卵泡的形態和功能未完全成熟或卵母細胞過熟,質量下降,甚至提早排出。這樣會導致獲卵率偏低,或者即使獲得卵子也會錯過最恰當的受精時機,還增加了罹患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的風險。
六、鮮胚、凍胚、囊胚
首先,介紹一下胚胎:精子和卵子在體外完成受精后形成合子(也叫受精卵),合子發育分裂成卵裂球,然后各細胞融合,最后發育到囊胚狀態。胚胎的發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通常受精后第3天的正常胚胎(發育到6-14個細胞),這種胚胎稱為卵裂期胚胎。
如果選擇第三天的卵裂期胚胎進行移植,就是鮮胚移植;如果卵裂期胚胎不移植,而是繼續培養2-3天,部分胚胎會發育成“囊胚”。這時進行囊胚移植則稱為“新鮮囊胚移植”。
如果將第3天的卵裂期胚胎直接保存在-196度的液氮中冷凍起來,那么就是大家俗稱的“凍胚”。同樣,將卵裂期胚胎繼續培養2-3天形成囊胚后再進行冷凍,就是“冷凍囊胚”
七、養囊
養囊就是把“卵裂期胚胎”繼續多養2天左右,就得到了“囊胚”,“卵裂期胚胎”培養成“囊胚”的過程叫“養囊”。
養囊存在一定的風險,有些“卵裂期胚胎”并非都能養成“囊胚”,原因是這些“卵裂期胚胎”本身不具有繼續發展的潛能,養囊的過程只是淘汰了那些看似可以移植的劣質卵裂期胚胎;一般來講,經過養囊考驗的胚胎移植成功率相對更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