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少年去世捐器官救4人,這種奉獻精神永不會過時
廣西平南縣16歲少年小斌,因為一場意外車禍受重傷,腦死亡后去世,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刻,父母決定獻出小斌的心臟、肺臟、肝臟等六個器官,9月2日,小斌的六個器官成功移植到了4個人身上,讓小斌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也讓我們看到了這種奉獻精神。
9月1日上午8時,在貴港市平南縣人民醫院的重癥監護室里,醫生們對小斌進行了最后的體征檢查,在上個星期,小斌因為一場車禍遭受重傷,陷入深度昏迷,不久后腦死亡去世,在小斌生命的最后時刻,小斌父母決定捐獻出小斌的心臟、肺臟、肝臟等六個器官給急需的人。
接受心臟移植的患者表示感謝
雖然做出這個決定,小斌的父母很痛苦與不舍,但是想到能救更多的人,兒子還能夠以另外的形式在這個世界上繼續生存下來,他們覺得捐獻也是可以接受的。
9月2日8時許,醫護人員向遺體捐獻者小斌默哀。10時,第一臺心臟移植手術開始,小斌的心臟移植到一名罹患嚴重心肌炎的15歲女孩體內,10時10分,肺移植、肝腎聯合移植、胰腎聯合移植手術相繼開始,通過100多名醫護人員多科協作,4場手術于19時前順利結束。
希望小斌一路走好,雖然他已經離開了,但他的風險精神為人間留下了最美饋贈!
奉獻就是一種不求回報的給予,奉獻既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種平凡的精神;既包含著崇高的境界,也蘊含著不同的層次。
清潔工為服務社會而奉獻
奉獻既表現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慷慨赴義,也融合和滲透在人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奉獻就是把陽光送給黑暗的人,把溫暖送給寒冷中的人,把幫助送給困境中的人,把勇氣送給失落中的人……
其實,從古至今,很多名人都將奉獻精神告訴了后人: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
人只有獻身于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意義-----愛因斯坦
總管社會和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擁有風險精神的人數不勝數,他們可能是老師、清潔工、邊疆戰士,無私的為社會奉獻一切,不求回報,是值得尊敬的人,是值得學習的前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