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宮頸癌篩查報告,要怎么看?要怎么辦?
1、未見上皮內病變細胞或惡性細胞(NILM)
解讀:即宮頸細胞正常,無需特殊處理。
2、霉菌感染、滴蟲感染
解讀:表示陰道正常菌群失調,或有滴蟲等病原微生物入侵,從而導致有感染。
建議:再做一個白帶常規和細菌性陰道病檢查,然后根據檢查結果制定治療方案。
3、 ASC-US(非典型意義的鱗狀細胞或不能明確意義的不典型鱗狀細胞)
解讀:表示這個結果提示不確定這些細胞是否異常。
建議:查“高危型HPV”。
①HPV陰性,可以觀察1年后復查TCT/LCT;
②HPV陽性,建議行陰道鏡+宮頸活檢。
4、ASC-H(非典型鱗狀細胞不排除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
解讀:表示雖不能明確意義,但傾向于有病變。
建議:查“高危型HPV”,行陰道鏡+宮頸活檢。
5、LSIL(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
解讀:表示可能有宮頸癌前病變,但不用太緊張。
建議:查“高危型HPV”,行陰道鏡+宮頸活檢。
6、HSIL(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
解讀:表示有可疑癌前病變細胞,需要進一步確診+治療,不然發展為癌的可能性較大。
建議:查“高危型HPV”,盡快行陰道鏡+宮頸活檢,根據病變程度進行宮頸錐切術。
7、AGC,非典型腺細胞
解讀:表示腺上皮病變可能,包括宮頸來源和宮腔來源等。
建議:B超檢查子宮內膜,盡快行陰道鏡檢查+宮頸活檢+宮頸管搔刮術以明確診斷,必要時診斷性刮宮或宮腔鏡檢查排除內膜病變。
8、鱗狀細胞癌
解讀:高度可疑宮頸癌。
建議:盡快行陰道鏡+宮頸活檢。
CIN是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的縮寫,即宮頸上皮內瘤變,屬于宮頸癌癌前病變,是由于人乳頭瘤病毒(HPV)持續感染所致。CIN包括宮頸不典型增生及宮頸原位癌,即將宮頸上皮非典型增生發展至原位癌這一系列過程統稱為CIN。
但是,宮頸癌癌前病變≠宮頸癌,從癌前病變發展至宮頸癌需要經過以下過程,這個過程大概需要10年的時間。
根據非典型增生的程度和范圍,CIN可分為Ⅰ級(輕度非典型增生)、Ⅱ級(中度非典型增生)、Ⅲ級(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目前,國際上更加推薦按細胞學(TBS)診斷標準來分類:
宮頸癌篩查主要包括三種方法:TCT/LCT檢測、HPV檢測、陰道鏡檢查+活檢。必要時,需做宮頸錐切以明確病變。
引起宮頸癌的必要條件是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的持續感染。因為HPV檢測的敏感性高于TCT/LCT檢測,故為了防止漏診,臨床上要同時做TCT/LCT和HPV檢測。
這兩個檢查其實只要兩把小刷子,一次就可以完成,沒有痛苦。檢查中偶爾可能有少許出血,屬正常現象,不用過度緊張。
不同人群,需要進一步檢查的內容不同。
21-24 歲女性
不需要常規檢查 HPV,因為多數為HPV 的暫時性感染,只有檢查結果為嚴重異常或異常持續存在時才需要陰道鏡檢查,因為這個年齡段發生宮頸癌的風險相對較低。有研究認為 60%-65%的低級別病變以及許多高級別病變都可自然消退。
如果懷孕了
查出來是 ASC-US,建議HPV檢查,若陽性建議孕中期行陰道鏡檢查進一步評估。如果是ASC-H,建議孕中期陰道鏡檢查。
常規情況
如果細胞學檢查為ASC-US,則要根據年齡來。如果不到 25歲,那就1年后再復查一下。超過25歲的話,先查個HPV分型,如陽性需做陰道鏡檢查。如是 ASC-H,不管多大年齡,都要做陰道鏡檢查評估。